〈照片經Michael授權同意使用〉
前天(2016.11.27) Michael邀請我們去參加了他的FCT快膜科技新品發表會,
我們不參加這一類活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次會出席是因為想給台灣的廠商一個肯定。
Michael是一個很認真的廠商,雖然規模不大,但他很努力組團隊推廣,
和先前接觸過的台灣廠商相比,他是實在並且不過度膨脹,也為台灣產業在努力。
目前我們也還在測試觀察他們家的產品。
〈本相片經Michael授權同意使用〉
當天活動流程:
1:15 – 1:30 團員介紹與參與店家自我介紹
1:30 – 2:00 快膜全系列新產品介紹
2:00 – 3:00 拉皮技術展示
3:00 – 4:00 漆面顯微分析與拋光機大亂鬥
4:00 – 5:00 Q&A 問題回覆與交流
活動1點開始,地點是在桃園蘆竹的一個快膜團隊店家,
我們快2點才到,錯過了前半小時的開場介紹,
由於人太多空間不夠,我們只能站在樓梯觀看。
休息空檔被北部的店家認出,
我們只有在網路臉書交流過,卻還沒實際接觸過,
沒想到這次活動給了我們一個碰面的機會,當然好好彼此把握機會再交流^^
沒多久Michael就來了,特地為我們再重新跟我們介紹他的設備儀器,
現場有膜厚機 、光澤度計、色差儀、500倍數位顯微鏡、拋片、拋劑、拋盤等
(這部分有點小可惜,只是純展示,沒有提供據數讓人知道你用了這些儀器做出多少結果)
〈本相片經Michael授權同意使用,當天拿到的手冊,產品型錄〉
Michael拿起RO機開始介紹扭力試拋一塊黑色鈑件上然後告訴我們現在溫度飆到多高,
一開始我們大家還搞不清楚為何要介紹機器如何瞬間達到高溫
(一般我們都不希望飆高溫),
原來是要介紹溫度曲線分析儀器。
這個儀器的確比測溫槍來的準確並且不需要另外人手在旁輔助,
直接接上機器就可以邊拋時邊跑出溫度,對於初學者學習時是一個安心的測量工具。
接著Michael再跟我們展示數位顯微鏡時,旁邊就有人提問是否可以照到毛細孔?
可能很多人對數位顯微鏡期待很高,但別傻了哥哥,它只有500倍@@
要看到孔洞是需要5000倍以上,但500倍也夠看清楚刮傷深度了。
然後再來是介紹其他儀器,然後換我們試拋它的羊毛和拋劑。
〈本相片經Michael授權同意使用〉
對我而言這次亮點是在拋盤(上圖的黑色圓盤),
一般的拋盤都是平面,而他的拋盤外圍一圈是設計成向上翹的弧形,這是為了施工者好導角(倒角?)而設計的,
如果你是一個有經驗的操作者,就會知道一個棉盤有切削力的(真正有作用的)是在外圍一圈,
在某些時候會大量運用到倒角(斜角傾斜切削)姿勢,如果是軟盤就很好折很服貼車身線條,但是平面硬盤就需要緩衝墊來去做倒角。
但因為還是模具的階段,還有部分問題在修改,所以還沒量產現場無法開放購買。
當天現場也認識到「修很大汽車美容設備維修」趁機問了一下RUPES大腳12和15的故障維修率,
雖然大腳維修率不算高,但它似乎蠻常有軸承那邊的問題?
對方大概說了一下,2代15因為提升扭力所以維修率有比一代高。
我們在樓上聽設備介紹,樓下也正開始拉皮表演,現場示範一台STI引擎蓋拉皮,
等到我們下樓旁觀時,已經卡不到好位置,拉皮示範也快結束,
現場沒有提供MIC,其實外圍的人聽得很吃力😅。
反正重點就是邊拋邊講解什麼是拉皮,告訴大家要如何跟車主說拉皮對車主是好的。
〈本相片經Michael授權同意使用,正在示範讓大家看看什麼叫燒漆見底〉
到了3點到4點這段時間就是大家東看西晃自己找人聊天,
想試拋想試玩的人就去後方的一塊板金上玩,想認識人聊天的就去聊天,
(我們都一直在聊天....😂)
前方還有FCT快膜團隊的特約店成員在STI上繼續拉皮。
〈本相片經Michael授權同意使用〉
疑惑的是,FCT快膜團隊的拉皮技術似乎不需要統一?
團隊的主將每次在拉皮時都有先佈勻推開後再開始拉,但其他兩位團員(特約店家)是沒有的。
透過影片,可以看到左右兩邊正在拉皮,
左方的人倒了比右邊的人多的拋劑,但拋的面積卻比右邊的人少,
右邊的人雖然拋得慢,但左邊的人快卻不斷再重複拋同一個位置,
左邊雖然較右邊靈活,右邊也拋出一大堆粉,
但以結果論來說,右邊的結果反而是比左邊的好,
因為想快卻沒有辦法一次到位反而是再花時間重複動作,
而且左邊的人在拋的時候,那個電線不斷在摩擦車子,
這對愛車的人來說是大大的扣分ㄚㄚㄚㄚ😱。。。
〈本相片經Michael授權同意使用〉
下午4點拍團體照,陸續有人先離開,
由於我們有事先離開,所以沒有參與到之後的問題討論時間
(我可是有很多問題想討論阿~😭😭😭)
(當天贈送的產品:頂級超細柔擦拭布,眼鏡擦拭布的觸感)
(攤開的長度,正反兩面近照)
離開之際還碰到了「車麗河美」林老闆,
因為先前有在臉書閒聊過NLP,所以有稍微認識,
我對他辦NLP這個講座課程是給予很大的肯定,
因為我們這幾年參與了很多行銷、經營、行為講座,碰過很多機車店的、零售的...都有,
但只交換過一張'汽車'百貨店的名片,可見汽美業界大家多不重視消費心理這一塊。
大家都還專注在追求技術、產品更好,卻忽略了消費者的行為了解,
技術再好不會講話,感覺不對消費者也不會買單,
就如同參加這次產品發表會一樣,
你只是讓大家知道有這產品,但你不懂怎賣大家這產品,
不知道怎讓麼教大家利用這工具成交客人,這是很可惜的一點。
最後來張團照做結尾吧
〈本相片經Michael授權同意使用〉
對快膜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去了解更多唷~
*本篇僅介紹當天活動現況,不對產品及技術做回答介紹*
留言列表